发布时间:2023-05-15 09:11 | 浏览次数:2368
笔迹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,从它诞生开始就是为了展现艺术美而存在的,在笔迹艺术的历史中,产生过不同的字体,例如:草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等。这些笔迹字体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,正是因为他们特点不同,各有千秋。就像花园里一朵朵色彩鲜艳且颜色不一样的花朵,如果市场上全都是一种颜色的鲜花,那谁还愿意去再次购买呢?
众所周知,王羲之是我国古代的书法家,至今他的名作《兰亭集序》仍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许多人还曾多次临摹练习,想要把自己的字写得和大书法家一模一样,这样做的话的确能够得到一些人的夸奖,但是却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牵扯到的模仿笔迹固化。书法也是这个道理,如果人们都以模仿王羲之的笔迹为荣,把他的笔迹模仿当做自己的最高成就,那书法的艺术美就将不复存在了。之前有位著名现代的笔迹模仿家,他写的字迹就很有特色,不像任何人的模仿字迹,但符合我们传统的模仿笔迹风格,据他介绍,当初他家里有一棵柿子树,他的书法笔迹就是学习柿子树的树枝结构,从而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美。
因此,从这个方面来看,我认为哪怕真的有人,可以模仿王羲之笔迹签名到以假乱真的地步,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作用,并且对我们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。这种人我们只能夸他一句善于模仿笔迹,借鉴古人能力很强,他也并不能为大众所熟知。
笔迹艺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创新精神,当然我们所说的是推陈出新,而不是那些丑书模仿大师们制造出来的拙作,因为他们的创新已经脱离了传统笔迹的格式,又背离了模仿艺术美的原则,当然不符合我们说的创新了。
真正的笔迹创新是在古人的基础上,能够产生新的成就,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那些知名笔迹书法家,就像在音乐界,那些会模仿别人声音的人是很厉害,可他们如果想凭这个本领让人们记住自己,那简直是在是痴人说梦。
因为模仿的笔迹始终是别人的,只有自己的笔迹才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说学王羲之的字可以,模仿他的字大可不必。
总而言之,王羲之虽然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,也是许多书法笔迹爱好者心中无法逾越的大山,但是我们今人没有完全必要一味地模仿他的字迹。
实际上,我们如果能保持冷静的头脑,对他的字体加以借鉴,博采众长,引为己用,那么我们在笔迹研究书法上就已经达到了进阶的境界,写的字迹也不再是别人的了,而是自己特别之处了。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会有很多人会进行模仿,会进行声音模仿,外表模仿,以及模仿签名,模仿笔迹,这些所带来的好处也有好多。大部分人在观察一个人的笔迹时首先会从文字的大小,字形和笔锋的角度,等多方面进行观察,基本上这几个方面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笔迹的外形了。一些专业的人士还会从笔记的用力程度,施力点的方面进行判断。一个人如果长期模仿一个人的笔迹的话,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可能做到以假乱真,但是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模仿别人的笔迹,则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。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模仿笔迹。